2025年8月28日,長江綜合金屬釹均價突破77.75萬元/噸,單日上漲1萬元;氧化釹更是以63.75萬元/噸的價格刷新階段新高。這場稀土領域的價格異動,恰與當日稀土ETF(516780)單日成交額連續(xù)三日刷新紀錄形成共振(8月25-27日成交5.44億、6.22億、7.82億),機構資金與產業(yè)資本的雙重押注,將稀土板塊推至風口浪尖。
一、政策鐵拳重塑供需格局,緬甸斷供加劇價格彈性
工業(yè)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門8月初發(fā)布的《稀土開采和稀土冶煉分離總量調控管理暫行辦法》正在顯效。文件明確對稀土開采及冶煉分離實施總量管控,北方稀土、中國稀土集團等頭部企業(yè)掌握的"定價權"進一步強化。數據顯示,8月以來氧化鐠釹均價累計上漲超10萬元/噸,鐠釹金屬單日跳漲7%創(chuàng)近兩年新高,印證了供給端收縮的即時效應。
地緣政治沖突成為價格催化劑。緬甸克欽邦沖突導致對華稀土出口暴跌40%,作為中國重稀土進口的主要來源地,其邊境局勢直接沖擊全球鏑、鋱供應鏈。目前緬甸庫存僅夠支撐15天,而國內稀土開采配額同比減少6.5%,雙重壓力下,氧化鋱價格年內已飆升30%,鏑鐵合金突破164萬元/噸。
二、新能源汽車與機器人賽道雙輪驅動,需求端呈現爆發(fā)式增長
下游應用領域的突破性進展為價格上漲提供堅實支撐。中汽協數據顯示,2025年1-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雙超820萬輛,市場滲透率達45%,提前完成《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》目標。吉利汽車上半年新能源銷量同比激增126%,小米汽車單季交付量突破8萬輛,帶動稀土永磁材料需求激增——高性能釹鐵硼磁體單月采購量環(huán)比提升25%。
更具革命性的是人形機器人賽道的爆發(fā)。英偉達推出的Jetson Thor計算平臺,將物理AI與機器人開發(fā)推向新高度,中信證券測算單臺人形機器人需消耗0.5-1公斤稀土永磁材料。隨著特斯拉Optimus量產在即,工業(yè)和信息化部《"人工智能+"行動意見》明確提出到2030年智能終端普及率超90%,稀土需求迎來全新增長極。
三、資本市場的稀土狂想曲:ETF規(guī)模暴增300%的底層邏輯
稀土ETF(516780)的爆發(fā)式增長揭示資本市場的深度布局。8月25-27日成交額連續(xù)突破5.44億、6.22億、7.82億元,規(guī)模從5月底的8.84億元飆升至34.91億元,暴增近300%。這一現象背后,是機構投資者對稀土戰(zhàn)略價值的重新定價。
銀河證券研報指出,在出口管制政策下,海外稀土價格已形成"溢價傳導機制"。日本、美國車企采購價較國內高出30%-50%,中國稀土企業(yè)通過許可證制度實現"量減價增",利潤空間持續(xù)增厚。北方稀土半年報驗證了這一邏輯:上半年凈利潤9.31億元,同比激增1951.52%,核心產品產銷量雙升,鐠釹金屬產量同比增長28.1%。
四、產業(yè)重構下的投資機遇與風險警示
中國稀土集團的戰(zhàn)略布局揭示行業(yè)發(fā)展趨勢:通過"四化"轉型(綠色低碳化、集約規(guī)?;⒏叨烁咧祷?、數智信息化)培育新質生產力,未來五年將重點突破高端芯片、航天軍工等戰(zhàn)略領域的關鍵材料供應。這種產業(yè)升級路徑,與商務部對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的政策意圖形成呼應——通過控制鏑、鋱等戰(zhàn)略資源出口,提升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議價權。
但需警惕的是,價格過快上漲可能抑制下游需求。當前金屬釹庫存較年初下降65%,部分磁材企業(yè)已延后接單,若單月漲幅超20%,國家可能啟動儲備投放。此外,澳大利亞、加拿大等地的稀土項目正加速擴產,未來全球供應格局變化或將沖擊價格體系。
【文中數據來源網絡,觀點僅供參考,不做投資依據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