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5日,長江現(xiàn)貨1#鈷均價報??268,000元/噸??,??單日下跌1000元??,結束7月下旬以來的暴漲行情。此次下跌是多重因素共振下的價格回調。
剛果(金)政策轉向:從“禁令”到“配額制”的預期落差
供需邏輯反轉:剛果(金)禁令初期,全球鈷供應缺口擴大,預計2025年短缺7.8萬噸,但印尼鎳鈷項目產能釋放部分對沖了供應壓力。8月后,市場意識到剛果(金)政策或從“全面禁令”轉向“配額制”,供應收緊預期減弱。
庫存去化壓力:盡管6月國內鈷庫存單月去化0.75萬噸,但全球8-9萬噸的原料庫存仍對價格形成壓制,產業(yè)鏈進入“去庫存”周期。
需求端: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分化,無鈷化加速
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30%,但技術路線分化顯著削弱鈷需求:
磷酸鐵鋰(LFP)電池崛起:市占率達75%,完全規(guī)避鈷使用,直接壓縮鈷需求增速至12%。
無鈷電池技術突破:寧德時代鈉離子電池、蜂巢能源無鈷電芯(能量密度240Wh/kg,成本降8%-12%)實現(xiàn)量產裝車,2025年無鈷電池市占率預計達18%。
消費電子復蘇有限:盡管折疊屏手機、AR/VR設備帶動鈷酸鋰需求增長21%,但單機鈷含量提升40%仍難抵消動力電池領域需求萎縮。
投機資金撤離:價格波動加劇
7月鈷價單邊暴漲期間,市場情緒從“悲觀”轉向“樂觀”,但8月后:
政策不確定性:剛果(金)配額制細節(jié)未明,疊加歐盟電池法規(guī)(要求2027年起30%本土精煉鈷)推高供應鏈成本,資金選擇獲利了結。
技術替代風險:固態(tài)電池(2027年試產)若采用富鋰正極材料,可能進一步減少鈷用量30%,長期需求預期被下調。
未來走勢:短期震蕩,中長期中樞下移
短期來看,剛果(金)政策與下游需求將主導價格震蕩;中長期,無鈷化技術普及與再生鈷體系成熟,或推動鈷從“稀缺資源”回歸“普通工業(yè)金屬”。對于產業(yè)鏈企業(yè)而言,布局回收技術、多元化資源渠道,或是應對變局的關鍵。
文中數(shù)據(jù)來源網(wǎng)絡,觀點僅供參考,不做投資依據(jù)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