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,2025年7月17日,長江綜合電池級碳酸鋰(99.5%)均價收報6.47萬元/噸,工業(yè)級碳酸鋰(99.2%)均價6.34萬元/噸,均與上一交易日持平。期貨方面,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午后大幅拉升,最終收漲2.47%至67960元/噸,成為當日有色金屬市場的焦點。
一、核心驅動因素分析
供應端擾動:礦山減產與環(huán)保督察共振
澳大利亞鋰礦減產:Greenbushes鋰礦因鋰精礦價格低迷,宣布2025年三季度減產20%,涉及碳酸鋰當量約1.2萬噸,直接沖擊全球供應鏈。
國內環(huán)保趨嚴:江西宜春等鋰云母主產區(qū)開展新一輪環(huán)保檢查,部分中小型選礦廠停產整頓,導致當地碳酸鋰現貨流通量減少,加劇市場對供應緊張的預期。
鹽湖提鋰成本上升:智利Atacama鹽湖受干旱影響,鹵水濃度下降,SQM公司2025年碳酸鋰現金成本預計升至5.8萬元/噸,較2024年上漲15%,成本支撐顯現。
期貨市場博弈:倉單銳減與資金反撲
倉單量偏少:截至7月15日,廣期所碳酸鋰期貨倉單量僅1.2萬手,較2024年同期下降35%。7月15日為倉單集中注銷日,部分持貨商為回避交割風險選擇平倉離場,導致午前盤面承壓。
多頭資金反撲:午后市場傳言“現貨偏緊”,多頭資金借機拉升,推動期價翻紅。技術面上,主力合約突破6.7萬元/噸關鍵位,顯示短期做多情緒升溫。
需求端分化:新能源汽車淡季不淡,儲能領域技術迭代
新能源車需求穩(wěn)定:7月前兩周全國乘用車新能源市場零售33.2萬輛,同比增長26%,比亞迪漢L、小米SU8等新車型上市推動動力電池企業(yè)補庫需求。
儲能領域單耗下降:2025年1-5月中國新型儲能新增裝機量同比增長65%,但碳酸鋰單耗從0.7噸/GWh降至0.6噸/GWh,技術迭代削弱需求彈性。
出口訂單分化:歐盟對華電動車加征關稅政策松綁預期,推動部分車企出口訂單回暖,但整體增速仍低于2024年同期。
政策與資金面:反內卷政策托底,主力持倉異動
產能調控加碼:工信部發(fā)布《鋰電池行業(yè)規(guī)范條件(2025版)》,要求新建項目能量密度≥400Wh/kg,倒逼12家中小鋰鹽廠因環(huán)保不達標被限產,涉及年產能約8萬噸LCE。
主力資金博弈:7月15日碳酸鋰期貨前20名會員凈空單增加8%,反映市場對中長期供應過剩的擔憂,但近月合約價格低于現貨,多頭通過移倉至遠月合約對沖風險。
二、后市展望
短期:碳酸鋰價格或維持6.5萬-7萬元/噸區(qū)間震蕩。若新能源汽車銷量環(huán)比增速在三季度回升至10%以上,鋰價可能階段性突破7萬元/噸;反之,若儲能領域需求不及預期,價格或回落至6.2萬元/噸。
中長期:關注固態(tài)電池產業(yè)化與鋰資源回收進展。若2026年硫化物固態(tài)電池實現規(guī)?;b車,碳酸鋰單耗可能回升至0.8噸/GWh,部分對沖供給過剩壓力。
文中數據來源網絡,觀點僅供參考,不做投資依據!